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9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细胞因子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过程中,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L-1、TNF-α可以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高水平表达,抑制金属蛋白本科组织抑制剂(TIMPs)的合成,从两方面加重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反,IL-6则促进TIMPs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bFGF有协同作用,在椎间盘退行性变早期,促进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合成,可使早期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减轻;但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晚期,由于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受TGF-β1与bFGF刺激产生大量Ⅰ、Ⅲ型胶原,从而加重了椎间盘退行性变。此外,细胞因子与椎间盘内外炎症反应关系密切。IL-1、IL-6、IL-8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致痛觉过敏作用,它们极有可能参与盘源性腰腿痛和神经根痛的发生过程。IL-1的刺激还可能是脊神经根失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三嵌段高分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体内生物学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杰  郑启新  郭晓东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49-51,i0003
目的:对三嵌段高分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1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探讨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3-08/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过敏试验:20只豚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只豚鼠脊柱两侧皮内注射等体积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浸提液、生理盐水及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溶液,记录激发部位红斑水肿。②急性全身毒性试验: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该两组腹腔分别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4,24,48及72h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③植入试验: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植入6只新西兰大白兔肌肉内,1,4及8周切取材料周围0.5cm处肌肉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 结果:①过敏试验结果:皮内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动物皮肤无红斑水肿,注射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溶液出现中度以上红斑水肿。②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阴性对照组未见毒性症状,试验组4h后仅1只有轻微的运动减少,24h后恢复正常。③植入试验结果:所有试验动物伤口均一期愈合。 结论: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是一种新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的24例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临床结果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15例,满意复位9例。髋关节功能采用Matta改良的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优7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87.5%。创伤性关节炎6例,异位骨化4例。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均为不完全性损伤,术后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结论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时,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显露较好,方便骨折复位及固定,并发症较少,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黄芪后,对兔前交叉韧带切断骨关节炎模型中软骨退行性变以及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成年日本大白兔1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黄芪治疗组,8只/组。②两组兔均行单侧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建立骨关节炎模型。黄芪治疗组于术后1周开始,关节内注射黄芪0.3mL/次,1次/周,连续6周。模型对照组于同一时间点关节内注射0.3mL生理盐水。③术后第7周处死两组动物,采用关节软骨病理改变评分(0~4分,分数越高病理变化越严重)对比观察两组兔股骨髁关节软骨的大体变化;采用关节软骨退行性变Mankin’s评分(包括软骨结构、软骨细胞、臧红O染色、潮线的完整性4个指标)对比观察光镜下两组兔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情况;并检测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结果:16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第7周关节软骨病理改变评分结果:黄芪治疗组软骨退行性变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z=-2.595,P<0.05)。②术后第7周关节软骨退行性变Mankin’s评分结果:黄芪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5.9±1.46),(8.8±1.39)分,t=-4.039,P<0.05]。③术后两组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比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芪治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t=8.206,P<0.05),而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t=-4.039,P<0.05)。结论:黄芪能明显降低软骨退行性变的程度,并增加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丙二醛的含量,有可能成为防治骨关节炎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技术矫治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3年10月采用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矫治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8~42岁,平均23.6岁。均有腰背痛,无神经受压症状。16例患者脊柱侧凸Cobb角43°~97°,后凸Cobb角15°~70°。侧凸畸形和后凸畸形顶椎均位于同一节段,其中顶椎位于胸椎10例、腰椎6例。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脊柱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冠状面平衡及矢状面平衡,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评估手术矫形效果。于术前、末次随访时填写SRS-22问卷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手术融合节段5~12个,平均7.23个节段。手术时间3~7h,平均4.26h。术中出血量700~2500ml,平均1265ml。1例L1部位截骨患者术后出现双下肢痛觉过敏,急诊手术探查发现截骨部位硬脊膜皱褶,脊髓受压,对截骨部位椎板切开减压,术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神经症状消失。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侧胸腔积血,紧急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周后拔除引流管。15例患者获得6~48个月(平均13.4个月)随访。获得随访的15例患者冠状位主弯Cobb角术前为58.67°±20.36°(43°~97°),术后为20.32°±8.76°(8°~37°),末次随访时为21.76°±8.34°(10°~41°),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正率为50.76%~82.36%,平均为65.36%,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丢失率为2.45%。术前矢状位后凸角度为45.62°±16.26°(15°~70°),术后为16.35°±16.87°(-20°~40°),末次随访时为18.27°±13.92°(-15°~40°),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正率为50.97%~79.32%,平均为64.16%,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丢失率为4.2%。15例患者中,6例术前存在冠状面失平衡,术后均恢复平衡;4例术前存在矢状面失平衡,术后3例恢复平衡,1例仍为失平衡。SRS-22问卷量表总得分由术前66.47±12.35分(49~7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4.13±6.42分(76~92分)(P<0.01)。15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或内固定断裂。结论:应用不对称经椎弓根截骨技术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可获得较好的矫形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外观及躯体平衡,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的手术并发症、优缺点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54例髋关节疾患行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术后随访9~42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术后疼痛消失,髋关节活动范围显著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21~37分提高至84~97分,平均94·6分。无一例出现髋关节脱位、感染、下肢静脉和心肺血管栓塞等。结论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可节省患者的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可提高术后的康复效果,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超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螺钉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病例来源于2002/20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住院的行手术切开复位超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髌骨骨折患者28例.术后第2~3天患肢置于下肢持续被动器上做持续被动屈伸功能锻炼,第5天开始进行床上练习患肢主动屈膝活动;1周后持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并逐渐加大屈膝活动,术后6周可逐渐脱拐行走.术后1,2,4,12和24周进行定期随访,评定膝关节功能,观察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1.7(6~20)个月.①远期膝关节功能评定术后6个月对患者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为优17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3%.②骨折愈合时间随访3,4个月时,患者无畸形及延迟愈合发生;股四头肌萎缩6例,术后6~12个月恢复4例,12~18个月恢复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螺钉松动或移位.结论超高分子聚乳酸可吸收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有效性;在早期能保证骨折端固定所需有强度,能达到安全、稳固牢靠的要求,且随着骨折的愈合,强度逐渐降低,和骨折愈合同步进行,不产生应力遮挡,有利于恢复骨的正常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固定强度维持时间长达6个月;最终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并排除体外.用于治疗髌骨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安全可靠,是髌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8.
温敏凝胶制备及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凝胶材料在体温条件下能以凝胶形式稳定存在,是其作为医学植入物的必备条件,故需要将温敏型凝胶的低临界溶解温度调节到超过人体体温的水平.目的:制备低临界溶解温度超过37 ℃的温敏凝胶材料聚-(N-异丙基丙稀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 P(NIPAAm-co-NHMPA),并初步评价其作为医学植入物的安全性.设计:随机、非盲法、分组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7-01/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武汉大学化学系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NIPAAm和NHMPA单体购自Aldrich公司、交联剂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m)购自Fluka公司、促进剂过硫酸铵(APS)和四甲基乙二胺(TEMED)购自Sigma公司.方法:①温敏凝胶的制备:以APS和TEMED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MBAAm为交联剂制备P(NIPAAm-co-NHMPA),反应体系中添加一定质量分数的NHMP,溶涨率法测定低临界溶解温度.②安全性评价:进行过敏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植入实验等一系列体内生物相容性动物实验以评估植入物的安全性.主要观察指标:过敏实验记录激发部位红斑水肿;急性全身中毒实验观察记录注射后4,24,48和72 h动物的一般状态;遗传毒性实验于注射6 h后在显微镜下计数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植入实验将制得的切片进行光镜下观察.结果:①合成的凝胶材料符合预期的温敏特性要求,低临界溶解温度为38 ℃.②在过敏实验皮内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组皮肤无红斑水肿;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显示腹腔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组无毒性表现;遗传毒性实验中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鼠骨髓多染红细胞的微核出现率无差异;体内植入实验表明材料周围炎性反应轻微而局限.结论:温敏凝胶P(NIPAAm-co-NHMPA)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是一种有潜力的医学植入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七叶皂甙凝胶外敷并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膝轻、中度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3—05/2004—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符合膝轻、中度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126例患者纳入治疗观察对象,将12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商品名为施沛特,每支含玻璃酸钠20mg,为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批号:200201171,200306253)治疗,l周1次,连续5次为1疗程。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复方七叶皂甙凝胶(商品名利百素,主要成分是二乙胺水杨酸和七叶皂甙,德国马博士大药厂,批号:D0328674.D0328675)外敷治疗。即用复方七叶皂甙凝胶3g均匀外涂于患侧膝关节处皮肤,4次/d,疗程为5周。全部患者随访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个月。根据膝关节综合评分表,进行两组患者冶疗前、后朦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和冶疗后两组之间的疗效对比。 结果:纳入12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和观察组膝关节评分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63,11.23;2.96,11.51;f=12,965,25.432,P〈0.05),且治疗后评分值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0.517,4.977,P〈0,05)。②对照组治疗后优16例,良20例,可16例,差8例,优良率为60.0%(36/60例);观察组治疗后优30例,良23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为80.3%(53/66例),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246,〈0.05)。 结论:关节内复方七叶皂甙凝胶外敷配合注射玻璃酸钠是一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简单有效的治疗措施,对膝轻、中度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较好。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者。  相似文献   
10.
邵增务  杜靖远  杨述华  郑启新  王洪  刘勇  廖翔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454-2455,F003
目的 观察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hina Great-Wall Spinal System)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以探讨其对骨折后脊髓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 采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并用X线检查评估Cobb角、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结果 术后及随访期同拍X片测定Cobb角(由术前平均7.8&;#176;到术后平均1.3&;#176;)、椎体成角(由术前平均-17.2&;#176;到术后平均-3.2&;#176;)、上下终板成角(由术前平均-15.6&;#176;到术后平均3.9&;#176;)、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最后一次随访按Frankel分级评估,4例A级Frankel分级无改变,其余均改善1~2级。3例C级和4例D级恢复到E级,2例B级和3例C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1例A级恢复到B级,4例A级Frankel分级无改变,但感觉平面有所下降。结论 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CGWS)能有效减轻胸腰骨折后的脊椎移位,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